“录音里另一个男性声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要对付你?”
“你这是两个问题。我不知道另一个声音是谁,但技术部门正在进行声纹比对,很快就会有结果。至于为什么要对付我,我也不知道,这需要等声纹比对有结果后去问他。下一位。”
“对声音主人的身份你有猜测吗?”
“没有,我是法官,我需要依靠事实作为依据,而不是胡乱猜测,凭空臆想。在拥有确切证据之前,我不会怀疑任何人。就像我说过的那样,我不会对任何人抱有偏见。下一位。”
“前面你提到过,会对这11家进行起诉,请问您准备在什么地方起诉他们?”
“你指的是法院还是起诉事由?”布鲁克林不确定的问道。
“法院。”记者言简意赅地答道。布鲁克林看了一眼记者胸前的铭牌。这是一位来自纽约时报的记者。
“州法院。因我是桉件当事人,又是e..y首席法官,在e..y起诉,全体法官都需要回避。州法院拥有管辖权,且本桉符合州法院受理要求。另外,起诉事由也很简单,诽谤,捏造、扭曲事实,污蔑,侵犯名誉权等等,具体起诉书我会自己撰写。下一位。”
“您考虑和解吗?如果对方提出赔偿的话?”
“不会。除非他们能让时间倒流,能弥补他们所造成的这一切损失。现在外面还有一千多名市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仅凭对他们的信任就站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地选择加入游行,他们本应该坐在温暖的客厅里,或是床上,陪伴家人。和解是对这一千多被骗的市民的不负责任。下一位。”
“从法庭录像上来看,你的确在保护乔纳斯·辛纳多,莉贝卡女士的担忧并非毫无缘由,你如何解释?”布鲁克林看了一眼提出问题的记者,摇着头道
“第二段录像中我说过,我不跟两种人产生交集。一种是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只沉浸在自己世界中,认为世界就是自己以为的那样的人。另一种是完全无法沟通之人。你恰好两者都属于。所以,我不想跟你产生任何交集。”
“但鉴于发布会开始时我承诺过会回答所有人的问题,今天我破例一次。听好了。”
“处罚针对的是莉贝卡及其他人扰乱法庭秩序、藐视法庭、侮辱法官做出的,在场有不少媒体记者也是我的法庭常客,你可以问问他们,他们有谁没被我赶出去过,有谁没被我开过‘罚单’。”
“我的处罚针对的是事件本身,而不是人的肤色、种族这些。”
“我在法庭上的行事完全符合《联邦刑事诉讼规则》要求,符合法官职业道德要求。”
“或者如果今天的被告换成红恶魔哈恩,或者艾玛·吉尔森……随便其他什么人,你们还认为莉贝卡的要求合理吗?不要用你狭隘的思想跟眼光看待所有人,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往种族歧视上扯。他们在我眼里都一样,只是被告。好了,下一位。”
“我们注意到,在庭审中你对检控方所诉罪名提出了质疑,这在你的过往庭审记录中从未出现过,为什么会这么做?你的质疑是在暗指钱德勒·凯恩是种族歧视者吗?”
“不要总想着给人扣帽子。钱德勒·凯恩应该不是种族歧视者,我没听到他发表过任何与之有关的言论。也没听说过他做过种族歧视相关的行动。这次质疑仅仅是对起诉书的质疑。尽管钱德勒·凯恩给出的回应,但其实我对他的回答并不满意。一名合格的检察官应当尽可能考虑周全。就像检察官们喜欢对不确定桉件的起诉罪名中将一级谋杀与二级谋杀都写进去一样。这是检察官考虑事情周全的表现,也是检察官能力的体现。写与不写是检察官要考虑的问题,接不接受是法官需要考虑的问题。他甚至一次都没有参加过我的庭审,就认定我不会受理‘种族歧视’。这是他对我的偏见。希望有机会我们能好好聊聊。作为一名检察官,对法官有所偏见,这可不好。好了,下一位。”当一百多名记者提问一圈儿,时间已经是凌晨一点多。
布鲁克林说到做到,每一位记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他都做出了解答。
但记者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如果真的任由记者们提问,可能到明年今天这场发布会也结束不了。
因此,布鲁克林没有给记者们第二次提问的机会。他指了指几位有幸走进e..y的游行参与者。
“你们有什么问题吗?”这几位参与者一愣,连连摆手。他们本就因录音之事而对布鲁克林倍感愧疚,那里还有什么问题去问布鲁克林。
布鲁克林点点头,拿起话筒道
“事情闹到现在这个地步,并不是我愿意看见的。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比较无趣的人,尤其是在法庭上。”他扯了扯身上披着的法袍
“为了对得起这件衣服,对得起就职时的宣誓词,我不得不这样做。”
“说这些不是为了诉苦或抱怨。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没有人逼迫着我这样做。”
“我只是希望我能成为一名至少是合格的法官。”
“当公众遭遇不公时,当他们不被理解时,被陷害时,被误解,甚至蒙冤之时,我只希望他们至少会想起来,e..y还有一位叫布鲁克林·李的法官,也许自己可以去他那里试试。”
“请相信,就像昨天上午在法庭上说的那样,我不会因你的族裔,肤色,曾经的所作所为乃至任何容易让人误会的特质而对你‘另眼相待’。在法庭上,你们都是一样的。要么是原告,要么是被告。”停顿片刻,布鲁克林走到桌子前,指指媒体区
“当然,还有这群恼人的媒体记者,希望你们以后能安静点儿,我已经开倦了‘罚单’。”这番话引得记者们会心一笑,也让现场过分凝重的气氛轻松了些许。
“最后,我还想啰嗦两句。”
“我们的司法体系还处于不断完善当中,这其中必然会有问题,有漏洞,当遇到问题时,我们应当去解决问题,遇到漏洞时,我们应当去堵住漏洞。而不是失望。”
“请对我们的司法体系多一点信心与耐心。”
“我知道它有着诸多的不完美之处。但这不正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吗?”
“我们在努力完善司法体系,这需要一代又一代司法人的奉献,也需要各位的帮助与信任。”
“好了,现在已经快到两点了。我该回去睡觉了。”……………………新闻发布会已经结束。
e..y外面被冻的瑟瑟发抖的人们茫然地被遣散,他们还不知道发布会上发生了什么。
11家平权组织参与人全部被警方带走。记者们纷纷离开,回去加班加点地赶稿。
布鲁克林与朋友们一一拥抱作别,坐上大卫的车子。路上,他紧紧地攥着手机,努力保持着镇定。
问题看似解决了,但其实并没有。距离完满,还差最后一环。兄弟三人到达大卫家,布鲁克林洗了个澡,靠在床上,等待着电话响起。
凌晨四点。叮冬~叮冬~手机屏幕亮起。布鲁克林迫不及待地拿起手机查看。
第一条信息来自约翰·曼宁。尽管早已有所预料,布鲁克林仍免不了紧张不安。
他通过利益交换,说动约翰·曼宁替自己解决来自上面的压力,腾出空间来自己发挥。
尽管第二通电话中约翰·曼宁答应了,但没有得到确切结果之前,布鲁克林很害怕功亏一篑。
利益交换可以让约翰·曼宁在司法体系掌握更大的话语权,也能给布鲁克林带来无穷的好处。
但一旦失败,布鲁克林要失去的是他所拥有的全部。约翰·曼宁失去的,仅仅只是一次更进一步的机会而已。
【已解决。】怀着忐忑的心情看完短信,布鲁克林长舒了口气,仰躺在床上,无声地笑了起来。
他,赌赢了!到现在为止,布鲁克林终于可以宣布,这场突如其来,但又蓄谋已久的风暴中,他才是最大的赢家!
面对弗雷德里克·萨姆尔的陷阱,布鲁克林顺水推舟,反客为主。借用弗雷德里克搭建的平台,整合实力,提高影响力,清扫前方障碍。
发布会上他最后的发言,已经成功将自己与司法体系捆绑在一起。从今往后,只要不是什么叛国、间谍之类的大问题,司法体系都不会轻易抛弃他。
他将成为司法体系内新一代的领头羊。他将不再是约翰·曼宁的跟从者,不再是哈佛的一员。
他将变成一部分人的支持对象,是哈佛,是学院派众多代表人物之一。
就地位而言,他跟约翰·曼宁将处于平等地位。两者惟一的区别只是约翰·曼宁的势力更大而已。
以前只是释放善意的人,现在可以选择彻底支持他了。直到此刻,布鲁克林才算是真正消化掉来利·克鲁留下的遗产。
整场发布会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毫无意义。开头的录音与录像,就已经足够澄清事实,洗脱污蔑。
中间的回答记者提问只是为最后的重磅戏码做铺垫而已。唯一起到作用的大概就是涉及到钱德勒·凯恩的问题,让他顺手推了这个严肃又正派的家伙一把。
真正重要的,是布鲁克林最后的总结。通过总结,布鲁克林巧妙地将公众,尤其是参与游行的人对冤枉他的愧疚之心,转变成对他的支持。
布鲁克林模湖了司法体系与他个人的边界,让‘布鲁克林=公正客观=法官表率=司法体系的良心’这一等式种进人们心里。
让他所营造的‘忒弥斯’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与政客们塑造公众形象不同的是,布鲁克林的确打算这样做,而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自此以后,布鲁克林的每一场庭审,都会加深这一印象。通过不断累加,让自己的形象愈发深入人心。
这场风波还让布鲁克林再次冲出纽约州,为全联邦所熟知。到了明天早上,有关他的报道将铺天盖地的涌入公众的视线之内。
这都是非常宝贵的政治资源。在心中默默盘点着自己的收获,平复下心情后,布鲁克林点开第二条消息。
这是一封邮件,同样来自约翰·曼宁。邮件内附有一封邀请函,邀请他到哈佛大学开一节公开课,并询问他有没有兴趣担任哈佛法学院的荣誉教授。
布鲁克林当然有兴趣。学院派之所以如日中天,几乎一家独大,就是因为他们把持着学校。
学校可以源源不断地往司法体系内输送新鲜血液。而这些经受过系统性教育的学生,其竞争力是远超于其他途径的‘野路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院派的人自然会越来越多,‘野路子’自然会越来越少。
邀请他去哈佛开授公开课,担任荣誉教授,就是已经承认他具备‘开宗立派’的资格,给予他挑选人才的权力。
不等布鲁克林看完,‘叮冬’之声再次响起,连成一片。一封封新邮件被发送到他的邮箱之中。
有来自其他同行的道贺,也有来自各大学的邀请函。在这些邮件当中,两封几乎不分先后发来的邮件引起了布鲁克林的注意。
这两封邮件的发件人并不相同,但内容却大同小异。有人想跟他谈谈。
邮件末尾分别是一头驴跟一头象。布鲁克林目前属于无党派人士,此前他虽然是一名联邦地方法院的首席法官,但也仅此而已,他并不具备更高的社会地位,手中也没有更多的政治资源。
但今晚过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布鲁克林已经有资格成为两党追逐的目标。
驴还是象?或者继续保持自由之身?这是个必须慎重思考的选择。布鲁克林没有轻易做出决定,他将两封邮件做了特殊标记后,继续浏览着邮箱。
翻到最后,一个标题是【你的老朋友】的邮件映入眼帘。
“布鲁克林·李,希望你还记得你的老朋友。”
“你的事情我已经听说了,祝贺你渡过难关,更进一步。”
“朋友,干得漂亮!”
“请原谅我一直没有联系你,为表达歉意与祝贺,我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是有关一份被你丢进垃圾桶里的资料后续内容的消息,不知你有没有兴趣?你的挚友,迈克尔·德西亚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