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7日,下午3点38分。
怎么有种杀青打板的感觉,哈哈。
2018年7月动笔,11月在起点发出第一章,到今年,2022年7月29日敲完正文最后一个字, 始于夏天终于夏天,倒应了我在书里写那句:世事总成圆。
真以为能在三年内写完的。
居然花了整四年。四年,用一生的时间来衡量也是不小的占比。这期间它成了与我现实生活平行的另一条线,另一个世界,毫不相干,却并肩向前。
两个世界,同样的酸甜苦辣, 为了保持写作节奏和更新速度,与三次元反复拉锯调和。回过头看,画面最多的依然是无数个电脑前的深夜。
有非常珍贵的心流时间。情绪、情节、对话、风物都写得顺的时候。其中又以写星雪对手戏时最多,哈哈。
也有难捱的焦躁时间,比如卡文、更新压力或收到了不好的评价。
卡文和更新压力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不考虑更新,卡就卡了,过几天自然能好。偏偏需要较劲:手机屏幕显示1:05,上班闹钟会在六个小时之后响起,而我还不打算也不能关电脑。
最初家属劝:这是爱好啊,不是正职工作,怎么把自己弄得这么惨。
满地掉头发,脸色也不好。
我:就因为爱好啊,想写。
-那就更应该细水长流慢慢来啊。
-可我要保持写作节奏啊。
-可你最近状态不好啊。
-可读者在等啊。
他不劝了。大概因为十年相伴,他太知道我是一个不能辜负等待的人,哪怕只有一个人在等。那种心态属于:有人在等我, 要快点,去赴约。
更何况读者虽然不多, 并不止一个呀!哈哈。
尽管如此,对追更的你们来说,还是太慢吧。真心抱歉,但我已经在烧命了。
不好的评价,这个题目值得唠唠,正应了我在前言里说的“历事炼心”。陪我更文的宝贝多少知道,因为专业学的新闻、毕业后从事媒体工作有年头,写作对我来说是挺平常的事,但虚构,确实头一遭。我以为到了这个年纪已经不太会被评价所扰,事实证明,进入新领域该有的磨砺一样都逃不掉。
我还是会被一些误读、误解、不解或者纯粹的不喜欢,影响写作状态。
我也当然知道这本书有很多不足。
同时我更知道每个人的底层架构太不一样,知识储备的类型、年纪、阅历、经历也都会导致阅读审美的巨大差异。
道理想得很明白,心智却必须要淌过才能磨好。
到今天,似乎是磨得差不多了,更可能因为完本了、不怕写作状态受影响了哈哈。
因为完本,我又有了时间看书。这周的某天读何帆教授的《变量4》,里面他写:
你是在我的书里寻找自己想找的东西。
好一句箴言。找到了,就会赞同、喜欢;没找到,自然无感甚至讨厌。评价本就是主观的, 为全然的主观劳动情绪,实在没有必要。
必要且重要的是:珍惜那些找到了的读者, 珍惜这样的缘分并以此为动力,保持努力。
一定是有某些重合,作者和读者才能完成这场输出、接收、理解和共鸣。
彼此不相识,通过一本隔空完成,真是很浪漫的一件事。
——就是说的正在看这篇后记的你呀!
终章我写了一整周,每天晚上一两个小时。写完是在周五的夜半,又一个过了1点的时间,所幸第二天闹钟不会响。
当然是没法立时睡的,四年时间写的一个十年故事,习惯、感情必然会带来瞬间的不习惯和怅然若失。
我就拉开窗帘看月亮。
北京的树原就不够多,而这一片办公的高楼特别多,成片地亮着灯,和月色共同造出一个类似白昼的夏夜。
光灿灿的,真挺像白天,我就突然很老土地,由衷感谢这四年上千个苦熬的深夜,感谢它们陪我一起写了这个故事,感谢这段旅程,让我比四年前又强大了一些。
坚持也是一件浪漫的事啊。坚持有始有终、慎终如始,坚持过那期间的所有黑夜,天一定会亮。天总是会亮的。而你不知道哪天夜里,就能看见跟日光一样亮的月光,予你温柔,也予你希望。
我总以为后记是会大谈特谈人物的,写完了才觉得不需要。当然你们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问我!现在有的是时间回答和唠嗑啦。
关于番外,会如早先约好的,不定期掉落微博(auther梁语澄),目前收到一些反馈,想看星雪的最多(还没看腻他俩吗!),另外有淳月纪平的、宁王的、阿宴的、不周山那头的,以及,朝朝阿岩的。
我会酌情看看写哪些。朝朝阿岩的部分,其实可为番外,也可成另一本书,因为下一代的格局已经很清楚了:
阿岩会做女君,朝朝在蓬溪山由她了不得的爹娘教导长大、自有一番事业。十年之后,阿岩十八,朝朝十七,小漠作为下一代大佬二十九(他的恋爱婚姻也很有意思),纪宸在镇国寺为僧十九,新格局,新故事。
我倾向于另成一本书,但不会下本就写,会有种《青川旧史》还没写完的感觉,哈哈。
手头在准备的新书,一本古言一本现言。没想好先写哪本,打算各写几章试试手感再定。发书时间预计今年末或明年初,书名、首发平台到时会在微博和书友群里通知。
我尽量多存稿!毕竟等更急人,赶更要命。
最后祝大家快乐、健康。祝我们都能在黑漆漆的某个子夜看见贼贼亮的日月光,收获内心安宁和另一个艳阳天。
下本书见。
(本章完)